近年,蘇州聚焦“強鏈、補鏈、延鏈”需求,全面加強創新驅動,日益成為產業鏈較完整、企業集聚度較高、人才儲備和技術開發水平較領先的重要增長極。20強企業是蘇州集成電路邁向高端的基石,綜合實力強,發展潛力大。公司在高端功率半導體器件技術方面有著深厚積累,2016年公司開始量產我國首個充電樁用核心功率半導體器件,成為國內進入充電樁行業供應鏈的高壓功率半導體企業。目前,公司系列產品被廣泛應用于直流充電樁、5G通訊電源、工業電源、服務器、直流電機驅動、光伏逆變器等領域,成為基礎元器件國產替代的重要支撐力量。
功率半導體器件實現零的突破
功率半導體器件(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主要用于轉換并控制電力,應用領域廣泛。凡是需要用電的地方,大多離不開這類器件。
“器件和工藝創新能力是東微半導體的核心能力,通過對器件和工藝的創新和優化就能制造出具有優異性能和高可靠性的半導體產品,在能源轉換系統中發揮高效率、低能耗和高穩定性的效果。為了持續提高產品競爭力,必須不斷堅持技術創新,而不是簡單模仿現有技術的做法。”東微半導體首席執行官龔軼說。
抱持這一初心,2008年,龔軼與合伙人王鵬飛從德國知名企業辭職歸國,在蘇州工業園區創立東微半導體。
彼時,全球功率半導體器件市場分工體系正不斷固化。
憑借先進的技術工藝、領先的品質管理體系,歐美日等國家(地區)牢牢掌握全球高端功率半導體器件市場,英飛凌、意法半導體等企業占據約7成以上的國際市場份額。
我國企業起步較晚,在工業、通訊等領域所需的半導體器件高度依賴進口,幾乎被進口產品完全壟斷。
哪里有壟斷,哪里就有市場機遇!
經歷多年的研發積累,2013年,東微半導體在基礎器件創新上實現了突破,并選擇高壓大功率半導體器件作為產業化方向。
“功率半導體器件需要結合器件、工藝和制造能力,恰好我們在這些領域都有積淀。這一領域技術更新迭代相對較慢、產品生命周期長,比較容易實現技術追趕,更重要的是有著廣闊的國產替代空間。”東微半導體CTO王鵬飛說。
經過反復調試,2016年,東微半導體量產國內首款自主研發充電樁用功率半導體器件—GreenMOS,標志著國內企業的高壓MOSFET產品首次進入被國際大廠長期壟斷的工業電源應用領域。
相比市場同類產品,GreenMOS發熱更低、效率更高,性能足以媲美國際大廠產品。同時,產品在價格上也具有優勢,迫使國外廠商放棄高高在上的定價權,降低了整體系統成本。自從2016年開始國產替代以來,充電樁高壓MOSFET的國產化進展迅速,據統計,目前該產品國產化比例已經達到50%左右,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基礎。
目前,東微半導體的產品中大部分被應用于工業、通訊和汽車相關領域。“沒有基礎器件的國產化,就沒有產業鏈自主可控。以東微半導體為代表的一批企業孜孜以求、奮力突圍,將是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現代產業體系的一塊塊基石。”蘇州市工信局黨組書記萬利說。
趁勢而上贏得客戶信賴
新品發布之后,東微半導體還面臨一個挑戰:如何讓國內企業敢用、愿意用國產半導體產品?
當時,高壓MOSFET器件占充電樁的成本約為10%,應用環境極其惡劣,對高壓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是極其嚴苛的考驗。一旦器件出現問題,價值數萬的充電樁產品就要進場返修。研發工程師普遍希望采購性能穩定可靠的國際大牌,對國產器件缺乏信心。
踟躇之際,公司迎來一個重大歷史機遇。
2016年,我國宣布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支持力度,一時之間市場對充電樁芯片需求激增,僅靠幾個國際大廠已難以滿足供應。
“新政策出臺后,國內充電樁芯片缺貨問題突出,一些廠家的工程師把目光轉向了國內。”龔軼回憶說,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一家企業采購了公司的MOSFET產品,試用后給予高度好評。
1家、2家、3家……經口口相傳,僅一年時間,東微半導體就積累了一批工業級客戶,其中包括有電源行業“黃埔軍校”之稱的艾默生網絡能源公司。
有了行業領軍企業的認可,東微半導體迅速打開了產品銷路。2016到2018年連續三年,公司營業收入幾乎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2020年入圍園區年度經濟貢獻突出企業名單。目前,公司擁有數百家終端客戶,這些客戶大多是第一次導入國產高壓大功率MOSFET,應用領域覆蓋充電樁模塊、工業電源、通訊電源、服務器、數據中心等。
當前,我國信創產業正蓄勢待發,國內企業對國產替代產品的信心也在穩步提升。
“目前的大環境有利于自主研發型企業,市場對高端功率半導體器件的需求將持續增長,預計2021年,我們的營收將再翻一番。”龔軼說,“時代機遇很重要,就算團隊非常優秀和努力,沒有合適的舞臺,也不一定能轉換成發展的機會。”
闊步“十四五”勇當蘇州創新尖兵
十年磨一劍,礪得梅花香。
2020年12月18日,東微半導體正式進行上市輔導備案,這已是公司落戶蘇州工業園區的第13個年頭。
“從事半導體行業需要耐心和沉淀,這些年,蘇州一直‘陪跑’半導體企業,努力給予最舒心的支持。”蘇州工業園區經濟發展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說,在需要時間打磨的行業,蘇州一直做得不錯,近期蘇州生物醫藥產業也進入了創新成果爆發期。
回國之初,在一眾人才中,東微半導體創始團隊還是兩個“寂寂無名”的年輕人,園區向這群年輕人伸出了橄欖枝。落戶園區后,公司順利入圍第二屆科技領軍人才項目,獲得全方位創業支持。
“蘇州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開放包容’,愿意接納年輕人、新想法。”龔軼說,蘇州的生活成本較低、生活環境良好,政府高效務實,開放包容的城市氣質與德國有很多共通之處,讓他們這些從歐洲留學回國的年輕人很有親切感。
東微半導體也用創新與堅守回饋著蘇州。
2013年,東微的創新成果研發成功后,引發了國家領導人和行業的高度關注,東微半導體沒有迷失在鎂光燈下、也沒有冒進拿地蓋樓,而是接受A輪投資,默默推進產業化。
目前,東微半導體擁有超過100項發明及專利申請,包括多項PCT專利,成功入圍“2020年蘇州市企業知識產權登峰行動計劃”項目實施企業。
十四五”時期我國的發展,必須靠創新。“現在就看誰能搶抓機遇,誰有這樣的擔當和使命感,誰有這樣的能力做好。”瞄準100億以上產值這一目標,東微半導體矢志成為國內高端功率半導體器件“領頭羊”。
目前,我國擁有數千家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在“群雄逐鹿、大浪淘沙”的時代,東微半導體如何拔得頭籌?長期以來形成的穩定的人才團隊,是東微半導體底氣所在。
“做器件和工藝技術的創新講究往下深挖,人才在精不在多,我們的核心人才隊伍非常穩定,技術帶頭人敢于突破,技術過硬,帶著團隊一起成長。即便是以后公司發展更快,這種核心優勢將一直都在。”王鵬飛說。
抓創新不問“出身”,只要能為地方作出貢獻,蘇州都會全力支持。據蘇州市工信局電子信息產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蘇州將進一步聚焦東微半導體等優質企業訴求,精準“施肥”,支持企業競逐世界一流、成為創新“尖兵”。
? COPYRIGHT 2008 - 2024 蘇州東微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蘇ICP備18022065號-1